原文連接
http://www.n-sider.com/articleview.php?articleid=482
本譯文連接
http://bbs.stage1st.com/viewthread.php?tid=166988
任天堂開發團隊組織結構
作者:Anthony JC
編譯:Stage1st huya
2002年5月開始,在山內溥從擔任了近50年的任天堂社長之位退下之後,任天堂和新領袖岩田聰便一直在評估他 們在21世紀所必須做出的改變,以滿足其基礎用戶群並吸引更多新用戶。任天堂為發揮最大能量開發DS和革命上的遊戲而對內部開發團隊進行了很大變革。在過 去的幾年中,任天堂社長岩田聰通過重組與設立新部門做了許多嘗試。上一次任天堂的內部重組還要追溯的2000年初,將任天堂內部的開發組劃分為六個部門。
任天堂開發一部Nintendo Research & Development 1 (R&D1)
任天堂開發二部Nintendo Research & Development 2 (R&D2)
任天堂綜合開發本部Nintendo Integrat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IRD)
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Nintendo Entertainment Analysis & Development (EAD)
任天堂企畫開發部Nintendo Special-Planning & Development (SP&D)
任天堂開發技術部Nintendo Research & Engineering (R&E)
儘管六個部門組織健全、功能完善,但大部分員工還是集中在有著部長宮本茂與副部長手塚卓志的EAD部門。
各部歷史
任天堂開發一部(R&D1)由很多80年代的名設計師組成。諸如光神話、密特羅德、俄羅斯方塊、馬力歐繪畫、Gumshoe、任天堂偵探俱樂部、 氣球大戰、超級馬力歐大陸、瓦力歐大陸以及最近的瓦力歐製造系列產品都是他們實力的最佳證明。R&D1在70至90年代由橫井軍平領導,在其遺憾地離任後,出石武宏接替了他的職位。主設計師有阪本賀勇、松岡洋史、細川豪彥、山上仁志。R&D1原來是任天堂內部規模和影響都最大的團隊,不過從超級任天堂時代開始,他們只好為宮本茂的EAD作伴奏了。
任天堂開發二部(R&D2)設立的重點是兼顧軟硬體。原部長是上村雅之,在其退休之後由穀口和彥接任。R&D2規模較小,而且更多時間是花在試驗而不是作品上。EAD的導演鈴木利明和塞爾達傳說製作人青沼英二就 是來自這個部門。一些比較知名的作品包括FC上的Open Tournament Golf、Sutte Hakun、Marvelous: 財寶島、超級馬力歐兄弟Deluxe、塞爾達傳說諸神力量DX、超級馬力歐Advance、超級馬力歐Advance 2、滾滾卡比與大合奏。
任天堂綜合開發本部(IRD),以前被稱為R&D3,由資深工程師竹田玄洋領導。竹田的團隊主要負責設計新硬體。儘管如此,竹田的團隊也習慣於偶而閃次光。竹田玄洋與主設計師和田誠創造了Punch-Out和Star Tropics。在SFC上推出Super Punch-Out後,R&D3基本就退出遊戲開發了。
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EAD)曾經有過R&D4這個名字。在超級馬力歐兄弟與塞爾達傳說系列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任天堂將越來越多的資源調配給了天 才設計師宮本茂與手V卓志。這個部門也就成為了任天堂目前最著名也是最受歡迎的部門。系列作品的魅力也使宮本茂成為了任天堂的公關要人。從90年代開始, EAD成為了任天堂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部門。
任天堂企畫開發部(SP&D)是間小部門,由部長大和聰與原R&D1和EAD的設計師大領導。企畫開發部的重心放在製造具有獨特性的軟體上。大和的團隊同時也是Pokemon Mini掌機的主要開發方。
任天堂開發技術部(R&E)由原來隸屬于橫井軍平開發一部的工程師團隊組成。這支團隊以前設計了街機框體、Game Boy和 Virtual Boy。設立R&E的原因是任天堂決定把開發一部的硬體團隊與純軟體發展團隊分開來。R&E的部長田智為任天堂工作已逾30年。
變革
岩田聰將這些開發部門全部重組。在給宮本茂的情報開發本部提供越來越多資源的趨勢之後,任天堂終於決定將遊戲設計師們全部整合到情報開發本部旗下。在2005年,任天堂的結構如下:
任天堂綜合開發本部Nintendo Integrated Research & Development
任天堂開發技術本部Nintendo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任天堂產品編成室Nintendo Software Production & Development
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Nintendo Entertainment Analysis & Development
任天堂開發一部、開發二部與企畫開發部已經不復存在。任天堂將這三個部門所有的遊戲設計師都整合進了情報開發本部,並將EAD劃分為了數個更小的分支。開 發技術本部由原開發二部的硬體部分與R&E組成。任天堂產品編成室是一個新的部門,負責聯繫海外製作第一方軟體的分部與合作開發組,比如 Retro Studios, Kuju Entertainment和n-Space。
宮本茂仍然擔任EAD的部長,副部長為手塚卓志。不過,以前集中的部門如今被分為數個分部,每個分部都有各自的經理與製作人。儘管官方沒有正式公佈每個部門的詳細情況,我們掌握了以下五個部門的一些情報: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1
經理&製作人:紺野秀樹
遊戲:任天狗,馬力歐賽車DS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3
經理&製作人:青沼英二
遊戲:塞爾達傳說:Twilight Princess,塞爾達傳說DS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經理&製作人:清水隆雄
遊戲:大金剛:Jungle Beat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經理&製作人:高橋伸也
遊戲:輕鬆腦力教室,大合奏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經理&製作人:江口勝也
遊戲:動物森林DS,動物森林Revolution
Nintendo EAD - Software Development Group#?
經理&製作人:木村浩之
遊戲:觸摸耀西,成人腦力訓練
岩田聰為這次重組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岩田一開始把宮本茂從製作海外遊戲的任務中解放出來,改由產品編成室的Akita Ootani負責。任天堂也將數位EAD資深設計師晉升為製作人,其中包括青沼英二、紺野秀樹、杉山直、清水隆雄、高橋伸也。宮本茂現在總攬任天堂內部的軟體發展,這給了他第一次接觸密特羅德和瓦力歐系列的機會。這次改變最終預示出了任天堂以創造性和生產力為本的宏偉藍圖。不過仍然還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比如密特羅德小組和瓦力歐製造小組的所在。
此前發過的組織結構圖
http://bbs.stage1st.com/viewthread.php?tid=98595
開發一部的沉浮
任天堂株式會社社長山內溥和宣傳部部長今西宏史設立了社內的遊戲開發部門,之初的動機是把設計師們分開,並讓他們相互競爭。成立的第一支開發團隊被命名為 任天堂開發一部(Nintendo Research & Development 1)。R&D1由橫井軍平率領,負責任天堂所有的街機遊戲和LCD掌機Game & Watch遊戲。宮本茂實際上便是從這個部門開始自己的製作生涯。不過在1983年,當大金剛獲得巨大成功後,他被獲准率領自己的開發團隊,稱為開發四部 (Nintendo R&D4,後來更名為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Nintendo Entertainment Analysis & Development(EAD))。
整個80年代,橫井軍平的團隊製作了很多經典遊戲,比如光神話、密特羅德、偵探俱樂部、瓦力歐大陸。第二開發部部長竹田玄洋製作了包括Punch-Out 和Star Tropics在內的一些傳奇遊戲。與此同時,宮本茂的團隊開發了超級馬力歐兄弟和塞爾達傳說。儘管第一和第二開發部所有的遊戲都相當偉大和珍貴,而宮本 貢獻出了行業內前所未有的最成功的兩筆寶貴財富。
馬力歐和塞爾達成為了任天堂第一次蛻變進化的催化劑。山內溥最初讓設計師們競爭的初衷已蕩然無存。也有可能是受其他來自高層的壓力,山內將最成功的兩個開 發部門分割開來。橫井軍平的團隊受命支持Game Boy,而宮本茂的團隊繼續在家用主機Super Nintendo上進行著震撼表演。在這段時期內,橫井和開發一部的工程分部創造了任天堂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硬體。Game Boy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時它也成為了開發一部設計師們揮之不去的詛咒。開發一部的規模不僅由於不斷成長的情報開發部而日益減小,而且他們也被迫去開 發馬力歐大陸系列遊戲,以期在掌機領域重現宮本帶來的輝煌。橫井授意他的部下在完成了兩部馬力歐大陸遊戲後便著手開發光神話與密特羅德的續作。在開發馬力 歐大陸系列的時候,他們甚至還創造了任天堂歷史上著名的反面英雄,取名為瓦力歐,以擺脫並不能激起他們創作欲望的角色(馬力歐)。瓦力歐大陸成為開發一部 非常成功的作品。它不但延續了馬力歐大陸系列完美無比的關卡設計,而且主角也並非是宮本所創造,更反映出了開發一部的處境。《密特羅德II:薩姆斯歸 來》、《光神話:神秘與怪物》以及《氣球小子》都是在Game Boy上推出的開發一部作品的續作,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遊戲並不比宮本的差。他們認為這些代表作儘管沒有馬力歐和塞爾達那樣的吸引力,但也應該要繼續下 去。
在Super Nintendo主機上,宮本的團隊為任天堂的忠實觀眾們開發了諸如飛行之翼、F0賽車與星際火狐這些新作品。而相反的是,開發一部則只能在Game Boy上開發,沒有足夠的舞臺與宮本競爭。開發一部大多數的遊戲規則簡單流程短小,因為沒有顧客會期待在原始的移動設備上進行一次史詩級的冒險。宮本茂的 團隊成為了Super Nintendo上的唯一代表,而開發一部則幾乎無可尋跡,直到姍姍來遲的著名作品《超級密特羅德》出現。直至今日,《超級密特羅德》也是最具聲望的、公 認為遊戲設計歷史上最完美的奇芭之一。阪本賀勇以前作為助手參與了密特羅德初代的開發,在系列的第三款作品中,阪本成為了主要導演,並證明他有能力做出理 想中的密特羅德作品。
當Nintendo 64的開發計畫逐漸成熟後,任天堂愛好者們唯一的期待似乎就是Super Nintendo上任天堂作品的3D化續作了。更大、更好、更快!!!在任天堂新的發展規劃中,開發一部在掌機軟硬體之外的確沒有多少空間了。基於這種考 慮,橫井軍平設計了Game Boy平臺的繼承者,一款3D-VR頭戴式主機Virtual Boy。儘管很具新意,但主機笨拙的頭盔和簡單的紅色圖像遊戲沒法吸引觀眾。開發一部為這款主機付出的心血就連任天堂的忠實愛好者們都忽視了。
開發一部部長和領袖人物橫井軍平對於Virtual Boy的失敗羞愧萬分,並在1996年9月離開任天堂,創辦了自己的公司Koto Laboratory。一年之後,他因為車禍而去世。開發團隊失去了領導,並且沒有可以開發的平臺和遊戲,因而完全陷入了無序的狀態。橫井的長期助手出石 武宏此時接管了這個小團隊(曾經是規模最大的部門),並發誓要將創造最好遊戲的哲學繼續發揚下去。1998年,阪本賀勇在日本推出了自己的靈異類遊戲《偵 探俱樂部2》的複刻版。儘管這是阪本賀勇第二款SFC遊戲,但只有很少觀眾注意到它的存在。
2001年3月,任天堂推出了Game Boy Advance便攜主機。GBA的第一方遊戲主要來自兩個部門。開發二部受命移植馬力歐和塞爾達系列,開發一部則再一次承接了開發原創遊戲的重任。這支團 隊成功了嗎?最終,開發一部承擔下了任務,成為了這個更強大的主機上的重要動力,展現出了一些創新性與設計法則,這些正是原本使其聞名的特色所在。阪本賀 勇終於有機會開發密特羅德系列新作《密特羅德:融合》和《密特羅德:零點任務》。松岡洋史與以前馬力歐大陸的團隊開發了《瓦力歐大陸Advance》以及 任天堂新生代名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瓦力歐製造》。
Game Boy Advance向任天堂核心愛好者、遊戲愛好者和普通玩家展示了這個團隊的魔力――《瓦力歐製造》、《瓦力歐大陸》和《密特羅德:融合》。消費者們不再是 玩著角色魅力或許要大於設計團隊的馬力歐遊戲,而是沉浸在富含開發一部特色的遊戲體驗中,享受著每一分鐘的樂趣。任天堂注意到了這點嗎?宮本茂承認密特羅 德愛好者數以百萬,以此明確表達了他對兄弟開發部的尊敬,並在一次訪談中表示非常嫉妒他從未開發過一款有如《瓦力歐製造》這般出色的遊戲。
然而,開發一部的遊戲獲得的投入無法與下一款馬力歐或塞爾達新作相提並論。雖然原開發一部的成員有可能在新的組織結構裏被拋在一旁……但我們只能希望他們仍然有機會再度閃光。既然大家都已經集中在了EAD,以前各部門的分歧、甚至是差別對待,有可能就會畫上句號。
過去20年的旅途中充滿了考驗和磨難,但開發一部成功挺過來,並證明自己有著創造能力。很顯然,現在是向他們提供足夠的工具的資源,讓他們大展拳腳的時候 了;現在是任天堂和岩田聰給阪本賀勇一個與小島秀夫(Konami的《合金裝備》系列製作人)相當規模的團隊,讓他開發新風格遊戲的時候了;現在是讓瓦力 歐製造的設計從地面上升到有四個手柄的家用主機上的時候了。總而言之,現在是讓給我們帶來Game Boy與密特羅德及瓦力歐大陸等遊戲的創作者們機會,讓他們製作下一代任天堂傑作的時候了。是時候了,任天堂。雖然是冒險,但這不是個嶄新且美妙的主意 嗎?總之,如果你沒有玩過馬力歐與塞爾達,你以後也不用玩這些……
譯後注:謹以此文懷念已經消失的擁有Super Metroid等偉大作品的R&D1。
相關人物介紹與主要代表作
※介紹主要按照人名在文中出現的順序排列
※代表作並非完整列表,這些資料會在以後整理放出
山內溥 Hiroshi Yamauchi
原任天堂社長
岩田聰 Satoru Iwata
任天堂社長
FC時代與R&D2合作開發《高爾夫》等遊戲,主要擔任過《星之卡比》系列等HAL研究所遊戲的製作人
橫井軍平 Gunpei Yokoi
原開發一部部長
開發了Game & Watch、Game Boy、Virtual Boy,主要擔任《密特羅德》與《火焰紋章》等R&D1和IS遊戲的製作人。
宮本茂 Shigeru Miyamoto
情報開發本部部長
主要擔任《超級馬力歐》系列、《塞爾達傳說》系列以及EAD遊戲的製作人
手塚卓志 Takashi Tezuka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部副部長
主要擔任《超級馬力歐》系列、《塞爾達傳說》系列以及EAD遊戲的製作人
竹田玄洋 Genyo Takeda
綜合開發本部部長
《麥克泰森拳擊》(FC)、《飛行之翼》(N64)、《超級拳擊》(SFC)
青沼英二 Eiji Aonuma
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原屬開發二部
《Marvellous 財寶島》、《塞爾達傳說 時光之笛》、《塞爾達傳說 魔力面具》、《塞爾達傳說 風之杖》等
出石武宏 Takehiro Izushi
開發一部部長
主要擔任《瓦力歐大陸2》、《瓦力歐製造》等R&D1和IS遊戲的製作人
阪本賀勇 Yoshio Sakamoto
開發一部科長
《超級密特羅德》、《任天堂偵探俱樂部》、《卡片英雄》等
松岡洋史 Hirofumi Matsuoka
開發一部設計師
《瓦力歐大陸Advance》、《瓦力歐製造》
細川豪彥 Takehiko Hosokawa
開發一部設計師
《馬力歐大陸》系列、《瓦力歐大陸》系列、《密特羅德》系列
山上仁志 Hitoshi Yamagami
開發一部組長
《Panel de Pon》系列、《Game Boy博物館》系列
上村雅之 Masayuki Uemura
原開發二部部長
開發了光線槍、遊戲6、遊戲15、FC、DS、SFC、SFC衛星系統,主要擔任《超級馬力歐兄弟DX》及《滾滾卡比》等R&D2遊戲的製作人
穀口和彥 Kazuhiko Taniguchi
開發二部部長
《超級馬力歐兄弟DX》、《滾滾卡比》、《Game Boy音樂》
鈴木利明 Toshiaki Suzuki
任天堂情報開發本部企畫,原屬開發二部
《超級馬力歐兄弟DX》、《滾滾卡比》、《超級馬力歐Advance》、《Roll-o-Rama》(GC)
和田誠 Makoto Wada
情報開發本部成員,原屬綜合開發本部
《超級拳擊》(SFC)、動物森林系列
大和聰 Satoshi Yamato
企畫開發部部長
負責移動設備與Pokemon Mini產品開發
大 Toru Ohsawa
企畫開發部企畫開發課組長,原屬開發一部和情報開發本部
《鐘為誰而鳴》、《超級密特羅德》
田智 Satoru Okada
開發技術部部長,原屬開發一部
Game & Watch、《密特羅德》(FC)、《任天堂偵探俱樂部》
紺野秀樹 Hideki Konno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
《超級馬力歐》系列、《馬力歐賽車》系列、《耀西故事》
清水隆雄 Takao Shimizu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
《大金剛》(GB)、《星際火狐64》、《Pokemon競技場》系列
高橋伸也 Shinya Takahashi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
《水上摩托》
江口勝也 Katsuya Eguchi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
《星際火狐》、《水上摩托》、《動物森林》系列
木村浩之 Hiroyuki Kimura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原屬開發一部
《密特羅德2》、《馬力歐藝術家》(N64DD)、《超級馬力歐Advance》系列
杉山直 Tadashi Sugiyama
情報開發本部製作人
《塞爾達傳說 林克的冒險》、《馬力歐卡丁車》系列、《F0賽車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